close

  (在兒童樂園,母子倆玩得開心地跳起來。)
  記者_胡雯雯 攝影_孫海
  在韋小瑩心中,理想的越南度假之旅應該是這樣的:面朝大海做Spa,喝著咖啡在街頭髮獃,租輛摩托車自在游走……
  而帶著五歲的小寶到了目的地後,現實是這樣的:Spa就算了吧,點杯咖啡也要目不轉睛地盯著娃兒,十分鐘的路程要耐心地陪他走上半小時,吃飯得留神他把桌上全部調料攪到碗里,長途大巴開多久,就得陪他折騰上多久。
  即便如此,她還是覺得跟孩子一起游玩是特別開心的事兒。“就在你耐性快用光的時候,突然發現這小家伙會蹦幾句英文了,更開始嘗試向當地人一樣嚼生蔬菜,自己拿行李、洗衣服、吹頭髮……”
 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
  曾在媒體圈、旅行社工作過,辭職當了兩年全職媽媽,韋小瑩和朋友張羅起一個叫“童游親子營”的微信公眾號,組織爸爸媽媽們帶著孩子去摘荔枝、挖紅薯、玩沙子。她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和全部人分享自己的收穫。印象深刻的一次,是去增城摘荔枝,不但小孩開心得不行,大人們也玩瘋了,爬樹摘果,在果園裡煨番薯,自己炒菜做飯。走的時候,每個人都依依不捨,大人們帶去的iPad,居然就沒拿出來過。
  “我覺得現在的孩子都好悲催。經常聽朋友說,我也好想跟你去哪裡哪裡,可是我的孩子沒有空。他們總得參加這種那種學習班,英語、畫畫、鋼琴、圍棋等占滿了上學外的空白。
  在她看來,大人跟小孩一起玩的機會真的很少,所以從小寶一歲多開始,她便帶著他一起到處旅行、玩耍。除了上幼兒園的課外,沒有給他報任何興趣班。
  “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,我們習慣了用眼睛觀察世界,而其他感官都逐漸被弱化。調動身體所有感官,用手撫摸粗糙的樹皮,屏氣凝神聆聽鳥語蟬鳴,撿拾飄零的落花和枯枝,躺在草坪上任清風拂面,都是能觸動孩子心靈的絕好體驗。”
  然而,一些父母的“有用論”讓人很是無語。比如,彈鋼琴是有用的,玩沙子是沒用的;學網球是有用的,捉迷藏是沒用的;補習班是有用的,過家家是沒用的;下圍棋是有用的,玩積木是沒用的……沿著這種思路,孩子喜歡的很多游戲,既考不了級,也沒證書,不能算特長,更加不了分,還花那些時間精力幹嗎呢?
  但孩子會以實際行動告訴你,未必。雖然如今小瑩問起小寶,還記不記得一歲多去廈門的旅行?他會遲疑地搖搖頭。但幼兒園老師在班上講到的飛機、火車、單車,他都坐過,各種小動物,他也見過真實的。“他不會專門去講自己的旅行經歷,但每次大家講到有關的話題,他就能立刻反應,這個我知道!我們去臺灣花蓮,他會特地把海邊的石頭撿回來給大家看。去新疆,他也採了一朵棉花,帶回給同學看,棉花真的是一朵花呢!他可是很受老師和小朋友歡迎的。”
  懂得自己吃飯,不挑食,在公眾場合會放低聲音,上廁所會自覺把馬桶蓋翻起來,遇到難題,會想辦法解決……這些都是經常跟著媽媽到處玩,小寶不知不覺養成的好習慣。而他並不覺得媽媽在硬塞給自己各種觀點。身教做到了,言傳往往可以省略。
  “我一直在想,跟孩子的關係親不親密,也許最關鍵的在於調整自己的角色,不要總以長輩自居。比如,我看有些小朋友玩著玩著打一下家長,或是要求沒有滿足,生氣說媽媽討厭,媽媽就會很憤怒。說我是你媽媽,我為你付出那麼多,你為什麼還這樣?”可是,小孩子吵架打架再凶,過一會兒總會自動和好,這就是他們的邏輯。“跟孩子相處,最好把自己也當成孩子,更多地理解而不是責備,這樣他有了心事也會跟你說。”
  韋小瑩的父母是大學老師,從小在大學校園裡長大,韋小瑩學會了無數自找樂子的方法,爬上樹摘楊桃,下池塘捉牛蛙,半夜三更去找螢火蟲。雖然沒少挨父母的罵,但她卻長成了一個天真爛漫、快樂寬容的孩子。
  有了小寶以後,她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帶孩子,絕不向孩子灌輸教育,也絕不訂條條框框。有的時候,她甚至玩得比孩子還瘋,“我們在英德的鄉村過夜時,晚上雨停,小動物全出來了。大家就打著手電筒,一路找。”找到蟾蜍了,它被手電照到居然不動呢!趁機看看跟青蛙有什麼不同?這裡有毛毛蟲,原來它身上是有毒的!發現了蜘蛛網,你知道蜘蛛會避開自己網上的黏液嗎?還有大城市裡鮮出現的螢火蟲,在夜空中一閃一閃。原來,它不是一直發亮的,跟我們的手機一樣,它也需要充電呢!
  他們有時候也去博物館探險,“我會使出一招“尋寶”游戲:拿著導覽圖冊,把上面印出來的展品一件件找出來,看誰找得多!”靜態的展覽一下就變得有趣起來。
  韋小瑩最強調孩子的“天性”,孩子天性是愛動的,就把不好玩的活動變好玩;孩子天性是愛打鬧的,就讓他摸爬滾打玩個夠;孩子天性是反感說教的,就在游戲里讓他自己體會規則……
  在家的時候,母子倆也能把廚房變成游樂場,包餃子、做麵條、烤蛋糕,他們能把麵團變成橡皮泥,能發明出花樣新穎的面點。最後的作品成不成功並不重要,因為一定會開心地全部吃掉。
  跟孩子相處,最好也把自己當孩子
  韋小瑩至今記得一件小事:帶著小寶在越南旅行的時候,錯過了一班車,整個行程被打亂了,她懊惱得很。當時,她一個勁兒地自責:早點起來不就好了?幹嗎要貪睡那麼一會兒懶覺?但小寶只是輕描淡寫了一句:沒關係,等下一班就好了啊。媽媽瞬間釋然,是啊,車總會有的,等下一班就好了!
  “有時候,大人遇到的一些大麻煩,在孩子眼裡看來完全不是事兒。”
  遇到艱苦一些的環境,習慣了現代化設施的城裡人難免哼哼唧唧,而小孩卻適應得很快。過年去雲南香格裡拉時,晚上的低溫讓汽車外面掛滿了冰掛,連自來水管都凍住了。小孩子才不在乎有沒有熱水洗臉刷牙這件事呢,歡呼雀躍得像收到了聖誕老人的大禮,於是大人們也跟著開心起來,和小朋友一起去踩冰塊,掰冰掛,每個人都玩得頭冒熱氣,臉蛋紅撲撲的。
  坐長途大巴,在每個大人看來都是個挑戰。十幾小時的車程下來,腰酸背痛是逃不了的。但跟著孩子一起坐,他們高昂的情緒能不知不覺帶動你。就算窗外風景一直像長鏡頭一般,久久才變換一次,他們也能找到引發好奇心的東西。隨著他們的視線左看、右看,左看、右看……說說笑笑之間,漫長的旅程居然不知不覺就過去了。
  對於美好的事物,孩子的感知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。 在洱海雙廊的一天,陽光燦爛,天空湛藍,洱海就像一塊寶石般閃爍。“我們找了個大露臺,小寶一下子躺在上面的躺椅上,不肯下來了。他說:“媽媽,我們把爸爸叫來,永遠留在這裡好嗎?”
  韋小瑩很喜歡一首詩,叫做《牽只蝸牛去散步》。在她看來,很多父母都放棄了跟著蝸牛體會美好的機會。他們永遠很著急,什麼都要快。“快吃飯”“快穿衣服”“快點走”“不然XX就來不及啦!”這是他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。就算是旅行度假,大人們也會帶著電腦,盯著手機,很難放鬆下來。
  在她眼裡,小寶就是那隻蝸牛,不斷帶著她去發現自己未曾發現的東西。經常,她為某件事煩惱焦慮的時候,小寶會說,媽媽這裡有一朵花哎,樹上還有鳥在叫。這時,世界一下變得空曠和安靜,浮躁的情緒也沒有了。韋小瑩說,這是小寶教給他,最寶貴的東西。  (原標題:跟著蝸牛去散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fvjhhieuvf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